四川蓝生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
品牌活动

2020-11-28 14:06:43

脾胃是健康之本

分享到:

中医认为,脾在五行中属土,土的地位非常重要,而脾在人体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,脾主运化,是“气血生化之源”,因此,又被称之为“后天之本”,脾病可波及其他各脏,脾气虚则五脏之气皆虚。所以我们所患的很多病症都有可能是脾虚所引起的。

脾虚则运化功能不能正常运行,会引起气血亏虚、脾虚生湿、气滞等后果,所以脾虚的症状会有各种不同。

脾虚的信号

• 如果你吃完饭感觉困倦难耐,很可能是脾气虚。

• 越来越胖或者越来越瘦,都是脾气受损的表现。

• 肠道蠕动无力。拉得慢,甚至便秘,毒素无法及时排除。

• 夏天怕热、冬天怕冷

“脾胃是健康的根。”中医上讲的脾,实际包括脾脏和胰脏两个脏器,并经常将脾胃当作一个整体。食物要靠脾的运化才能化为精微,从而化生为精、气等滋养五脏六腑。

脾胃忌生冷 伤脾的坏习惯主要和饮食有关。

吃得太生、太冷、太撑。生冷的食物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,容易伤及脾胃。而饥一顿,饱一顿也对它伤害很大。

思虑过多。中医认为“思伤脾”,如果思虑过多,就会损伤脾气,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。

有些药最伤脾胃。很多西药都会刺激肠胃,比如硫酸亚铁、胍乙啶、阿司匹林等。一些苦寒类的中药,如板蓝根等,虚寒体质、经常拉肚子的人也不宜久服。

还有不少肝火旺的病人易出现一些脾虚症状,如口淡、不想吃饭等,即中医所说的“纳呆”,舌质淡或边有齿印,舌苔白或白腻。

专家解释说,肝与脾是相互影响、互为因果的。肝病往往会引起脾的功能不好,所以在治疗肝病的过程中,健脾是非常重要的。中医有一句话叫‘见肝之病,知肝传脾,当先实脾’,这也是中医”治未病“的经典理论之一。

除了健脾之外,在降肝火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疏肝理气。中医认为,“气有余,便是火”,肝火便是肝气郁结化火而成的。很多人一生完气就不想吃饭,常说‘气都气饱了’,其实就是肝火影响到脾胃的表现。

人体感染了湿邪之气后,可进一步影响到脾胃功能,同时还容易出现疲倦、乏力、肌肉酸痛等症状。而一旦脾的运化功能不好,也会进而影响到肝。古语云:千寒易除,一湿难去”。湿与寒结合为寒湿,与热结合为湿热,与风结合为风湿,与暑结合为暑湿,而湿为阴邪,缠绵难愈,且易伤阳气,故适当祛湿也很重要。固本清源,从蓝生灵开始。


上一条: 小雪时节
下一条:【健康不是第一,而是唯一】